四、闽台
1、闽台安亲的确繁荣,原因为多种因素促成。
晋级教育于2014年带考察团在赴台,深入台北、台中、高雄、台南、台东、花莲、桃园七座城市,上门考察了19家培训班,34家安亲班,与校长和老师、家长和孩子交流达232人次,拍下照片536幅,写下了65篇、计27000多字的考察手记。
我们发现,面积3. 6万平方公里、人口2337万的闽台省,实行的也是同大陆一样的“9年义务教育制”,即小学学制6年,初中学制3年。不同的是,其入学年龄早大陆一年,平均年龄在6岁至15岁间。在2014年9月,全岛6岁至15岁的在校青少年,约为180**。台南市有小学96所,中学及职业中学68所。全岛22个县、市,共有中小学约3600余所。其中,设在城镇的中小学,占三分之二以上。在城镇的毎所中小学周围,至少有7 个以上的安亲班。考察团评估后认为,设在全岛城镇的安亲班,至少在15000个以上。考察团所访问的34家安亲班,当月招生人数总计约为1420人,班平为41 .7人。通过调查安亲班老师和学员家长,他们一致认为:闽台中小学生中的80%,都要上培训班或安亲班!
这种繁荣局面,远**大陆。
闽台培训班和安亲班繁荣的原因,主要由以下四方面造成。
一是经济原因。作为“亚洲四小龙”之一的闽台,其2013年的人均GDP,即达到20706美元,排名世界*40位(大陆人均GDP 5414美元,排世界*89位)。相对优越的经济收入,使他们有富裕财力,投资于孩子的校外教育。
二是*原因。闽台也实行三级升学考试。小学考初中的结果是:净在学率为99.31%(指将全体应读初中者概定为100人后的实际在校读书人数,为99.31人);初中考高中的结果是:净在学率为84.61%;高中考大学的结果是:净在学率为25.61%。也就是说,闽台每100个应读大学的学龄青年,实际能读者,仅为25.61人!正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女能在读大学时,挤入这个仅占应读者1/ 4 的“净在学率25.61%”行列,众多学生家长迫于无奈,只有将孩子从小即送入培训班和安亲班进行“恶补型深造”。
三是职业原因。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典型的“双职工”,且打工多在私企。企业严格的管理和“一班制(一个工作日只有一次上、下班时间)”的工作,使他们无暇在午间照顾孩子。这是闽台安亲班诞生与闽台经济腾飞同步的根本原因。
四是“少子”原因。闽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,进入“少子化”时代,即因育儿成本的提高,婚姻、家庭观念的改变,个人追求幸福指数提升等原因,许多育龄夫妇便只生一个孩子。以至闽台的人口增长率在前30年间,一直在百分之零点几徘徊。一家4个大人或两家6个大人(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),为培养好这个孩子,一选择就是将其从小送入培训班和安亲班。
5、作业辅导作用。
此作用是托管机构发挥作用中的较大作用。如果说“小饭桌”当年存在的价值,主要是管孩子吃饭的话,升格为“托管机构”者的托管作用,恐怕主要就是对孩子作业的辅导作用了——因为80%的请托家长,其诉求的请托目的,是辅导孩子作业,或者说其请托的“**个目的”是辅导孩子作业。“辅导孩子作业”之所以会成为80%家长的请托目的,原因为:A、家长没有时间或精力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。这种原因至少占请托家长的50%;B、家长没有能力和水平,辅导孩子作业。这种原因至少占请托家长的40%。其中几乎**的爷爷奶奶带孙辈者,存在这种问题;C部分孩子也希望托管机构来辅导自己的作业。因为他们信不过父母,尤其是信不过爷爷奶奶,以为“教错了”。
6、知识灌输作用。
7、礼仪学习作用。
8、怪癖纠正作用。
晋级托管多年来坚持对“十小”孩子进行怪癖纠偏,其做法现已在中国学生托管界推广。这“十小”分别是:
【1】小霸王。在家里特别霸道,在外面十分任性;
【2】小懒虫。不少孩子在家里不干活,不爱劳动,不珍惜劳动成果;
【3】小馋猫。有什么好吃的就非得吃到嘴里,对零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,经常吃零食;
【4】小叼嘴。这不吃,那不吃,尤不吃蔬菜和粗粮;
【5】小犟牛。不少孩子一犯起牛脾气来,十匹马都拉不动,一不高兴甚至敢把饭碗摔到地下;
【6】小依赖。什么都依赖家长,连学习都依赖家长。没有家长陪读、检查作业,孩子就手足无措;
【7】小野蛮。行为野蛮,用脚踢人、用手打人、用嘴咬人;对人吐口水、骂人脏话;抢别人东西;随地吐痰,乱扔杂物;给老师同学起外号;在餐厅高声说笑;在剧场连喊带叫、吹口哨、鼓倒掌等;
【8】小磨蹭。干事磨磨蹭蹭,吃饭**个上桌,最后一个下桌;穿衣服磨蹭,写字磨蹭。特别是写作业,磨蹭得家长直起急;
【9】小马虎。干事马马虎虎,能凑合就凑合;
【10】小攀比。盲目追求高消费,攀比、炫耀。请客必要上饭店,穿着专挑**。、
这些问题的纠正,从时间上看,需要潜移默化的长期纠正;从操作对象上看,许多家长并不胜任;从方法上看,需要相当的技巧。故只有优质托管机构,才可解决问题,发挥作用。
9、品德修养作用。